坚净美术馆
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
作者:展览部 发布日期:2020-11-05 阅读:4,796 次
|主办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
|承办单位|
启功书院坚净美术馆
|媒体支持|
中国美术报 今日头条
腾讯新闻 点滴艺术
艺术市场杂志 艺术向导
荣宝斋在线 雅昌艺术网
新浪收藏
|策展人|
郭坤 王志英
◎序言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病毒席卷全球,在这非常时期,医务工作者战斗在一线与病魔展开激烈的较量,我国的文化工作者也没有停下艺术创作的激情,传承着中国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始终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心理健康、和谐环境的重要途径。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高品味校园文化氛围,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在此特殊时期,为了使艺术文化传播不受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特此推出《文化自信——艺术名家绘中华·云上展览》,通过线上云看展形式推出知名艺术家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体现新时代气象的精品力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将优秀艺术作品和书画知识引入校园,为广大师生及艺术爱好者提供更多领略艺术名家风采的机会,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作为百年名校设立的专业书画艺术机构,启功书院一贯把“文化意识、学术品味、艺术境界、责任担当”作为开展艺术活动和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书院将充分发挥文化品牌优势,积极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师大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贾国英
1962年生,字琼,润垚斋主,曾署一峰。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北京书画艺术院副院长、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书画特供画家、中华文化促进会传统文化委员会艺术中心副主任,中国民协民族书画艺术交流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画家。
▲贾国英作品/碧翠浓春/75cm×48cm
▲贾国英作品/碧翠浓春/75cm×48cm
▲贾国英作品/碧翠云山/75cm×48cm
▲贾国英作品/草堂读书/75cm×48cm
▲贾国英作品/层林尽染/75cm×48cm
▲贾国英作品/层林尽染/75cm×48cm
▲贾国英作品/层林尽染/75cm×48cm
▲贾国英作品/垂钓图/75cm×48cm
▲贾国英作品/浮岚叠嶂/75cm×48cm
▲贾国英作品/高士临流/75cm×48cm
▲贾国英作品/观瀑图/75cm×48cm
▲贾国英作品/观瀑图/75cm×48cm
▲贾国英作品/观瀑图/75cm×48cm
▲贾国英作品/观瀑图/75cm×48cm
▲贾国英作品/观山悟道/75cm×48cm
▲贾国英作品/观山悟道/75cm×48cm
▲贾国英作品/观山悟道/75cm×48cm
▲贾国英作品/观山悟道/75cm×48cm
▲贾国英作品/观山悟道/75cm×48cm
▲贾国英作品/观山悟道/75cm×48cm
▲贾国英作品/观山悟道/48cm×75cm
▲贾国英作品/观山悟道/48cm×75cm
▲贾国英作品/寒山晴雪/75cm×48cm
▲贾国英作品/寒山晴雪/75cm×48cm
▲贾国英作品/寒山晴雪/48cm×75cm
▲贾国英作品/庐山飞瀑/75cm×48cm
▲贾国英作品/晴麓横云/75cm×48cm
▲贾国英作品/晴雪图/75cm×48cm
▲贾国英作品/秋林觅句/75cm×48cm
▲贾国英作品/秋山红树/75cm×48cm
▲贾国英作品/秋山红树/75cm×48cm
▲贾国英作品/群峰俊秀/75cm×48cm
▲贾国英作品/山水清音/75cm×48cm
▲贾国英作品/山水清音/75cm×48cm
▲贾国英作品/万山红遍/75cm×48cm
▲贾国英作品/万山红遍/48cm×75cm
▲贾国英作品/溪山访友/75cm×48cm
▲贾国英作品/溪山俊秀/75cm×48cm
▲贾国英作品/溪山楼观图/75cm×48cm
▲贾国英作品/溪山清远/75cm×48cm
▲贾国英作品/夏绿山深/75cm×48cm
▲贾国英作品/野含时雨润/75cm×48cm
▲贾国英作品/野含时雨润/75cm×48cm
▲贾国英作品/幽谷寒林/75cm×48cm
▲贾国英作品/幽谷寒林/75cm×48cm
▲贾国英作品/幽谷林峰/75cm×48cm
▲贾国英作品/幽谷云峰/75cm×48cm
▲贾国英作品/游春图/75cm×48cm
▲贾国英作品/云表奇峰/75cm×48cm
▲贾国英作品/云壑烟林/75cm×48cm
▲贾国英作品/层林尽染/112cm×300cm
▲贾国英作品/江山多娇/73cm×360cm
▲贾国英作品/溪山揽胜/285cm×140cm
错彩镂金而腾踔万象
——读贾国英的精工山水
◎王平
贾国英绘画的实践,走的是一条师承传统之路。他笔下的山水师古能化,磅礴中藏灵秀,淋漓中见幽邃,画中的高山峻岭,烟霭云霞,流泉飞瀑,皆在清新隽永的笔触中,蕴积着空灵澄净的妙境,借以实现古人“澄观一心而腾踔万象”的审美理想。这似乎承接了传统工笔山水的文脉,但在沿袭古人的过程中,他也融入了个性化的主张。所以,他的作品应是借古开新、物我融合的产物。
贾国英长期涉猎古代经典,对传统精髓如数家珍。他将工笔画的严谨之风应用到作品中,构成对山水精工细致的刻画。无论是雄伟的山体,还是蒸腾的云霞,抑或繁茂的树木,皆从自我感受的出发,顺乎各自物性,曲尽万千姿态,尽显造化的鬼斧神工。同时,画家在刻画客观物象的神似之外,亦注重主观精神的表达,构建了工写相合的审美形式。画家遵从以线造型的古典审美原则,讲究线条的力度,常用工笔之法勾勒山水的轮廓,使自我感受有着个性化的表达。
贾国英的精工山水,笔线严谨而内蕴丰富,充满了山水意象的力度和质感,使画中的山峰更加峭立挺拔,颇具精妙伟岸的气势。画面所呈现的富丽润泽之感,往往令人产生唯美而诗意的美妙遐想。此时的山水好像浸润在唐诗宋词的诗境中,映现在画家内心深处的灵魂里,那些有关自然的理解和感悟,都化作严谨的笔墨,在画家的笔下不断绵延。这是画家由神遇到物化,再到迹化的过程,其间传递了画家从生活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属于心物交融的审美体验。
在绘画探索中,贾国英以现代人的审美视角进行创作,在饱满的构图中尽显山水色彩的魅力,特别是利用独到的渲染手法,将画面的辉煌效果和墨色的沉郁凝重结合起来,形成对比性强,富于纵深感的氛围,充满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显然是吸收了宋元绘画的某些理念技巧,并融汇在个人的审美体验中,从而形成极富创造力的个性符号。贾国英在以工笔为主体的作品中,将山水意象转化为极富浪漫诗情的审美想象,并赋予清丽脱俗的审美特质,营造出端秀高雅,含蓄隽永的画面情境,充满“象外之象,韵外之致”的悠然回味。《庄子·秋水》篇云:“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庄子认为,可以用语言议论的,是粗大的事物,可以用心意传达的,是精细的事物,而其它一些事物,则不可言论。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玄妙之境,正是贾国英精工山水的独特之处,笼罩着深奥和神秘的色彩,在意境、韵味等方面有着别开生面的表达。此时,贾国英笔下的山水意象不再是客观具象的准确表达,而是倾注了画家的生命感悟和审美理想,蕴含了比表象更丰富的精神内涵。技法与趣味的融合,画意与诗境的统一,令作品产生了象外之奇,画外之意的无穷余味。画家这样的表达方式,无疑是传统文人审美旨趣的一种延续,使画面内外充溢了含蓄的古典诗意美。那些光芒笼罩下的璀璨山水,是映在画家心灵上的美妙幻象,代表了中国传统所提倡的“错彩镂金,雕聩满眼”的美学追求。可以看出,他并不着意于山光水色的真实还原,而更注重色和墨的完美融合,通过饱满的构图,浓艳的色彩,营造出气势磅礴,如临仙界的奇美妙境。
近些年来,贾国英不断尝试着对不同的笔墨技法进行重组,对中西绘画的多种元素适度融合,打破了传统工笔山水的章法和秩序,保留应延续的内容,舍去该摒弃的部分,让新旧的融汇与更替在转化中逐渐升级,最终演绎为传统山水精神和现代审美的交集。画家通过多年的水墨实验,创作出大量具有古典审美底蕴,画面形式新颖的工笔山水作品,在格调、韵味、意境等方面升华到更高的层面,呈现出个性化、创造性的清新面貌。这一跨越性的变革,引发了人们对工笔、写意技法的重新认识,在客观上推动了当代工笔山水的拓展与进步。因此,他画中的山水意象严谨却不刻板,往往静中寓动,气象万千,经由墨色的相互作用,浮现山水生命的盎然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