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8月

宿墨之美——吴山明中国画作品云上展览

作者:展览部 发布日期:2020-08-07 阅读:2,975 次

主办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

承办单位

启功书院坚净美术馆

媒体支持

中国美术报 今日头条

腾讯新闻 点滴艺术

艺术市场杂志 艺术向导

荣宝斋在线 雅昌艺术网

新浪收藏

策展人

郭坤 王志英


序言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病毒席卷全球,在这非常时期,医务工作者战斗在一线与病魔展开激烈的较量,我国的文化工作者也没有停下艺术创作的激情,传承着中国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始终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心理健康、和谐环境的重要途径。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高品味校园文化氛围,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在此特殊时期,为了使艺术文化传播不受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特此推出《文化自信——艺术名家绘中华·云上展览》,通过线上云看展形式推出知名艺术家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体现新时代气象的精品力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将优秀艺术作品和书画知识引入校园,为广大师生及艺术爱好者提供更多领略艺术名家风采的机会,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作为百年名校设立的专业书画艺术机构,启功书院一贯把“文化意识、学术品味、艺术境界、责任担当”作为开展艺术活动和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书院将充分发挥文化品牌优势,积极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师大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吴山明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画学会顾问,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副院长,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主席,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会长,杭州市政府文化顾问,杭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名誉主席,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开明画院院长。历任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主任;中国美术学院学部主任。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第十届浙江省人大常委;连续三届担任浙江省政府参事。浙江省民主促进会副主委;中央民进委员。2018年1月26号,荣获中国美术学院专业教师最高奖“哲匠奖金奖”。


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许江先生撰写《艺者杖藜行歌》一文,高度评价吴山明先生的艺术。

▲吴山明作品/蔡元培先生/125cm×125cm/1991年

▲吴山明作品/康有为先生 /125cm×125cm/2014年

▲吴山明作品/马一浮先生/125cm×125cm/2014年

▲吴山明作品/王国维先生/125cm×125cm/2014年

▲吴山明作品/胡适先生/125cm×125cm/2014年

▲吴山明作品/道法自然/125cm×125cm/2014年

艺者杖藜行歌

许江(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

吴山明先生是中国浙派人物画的新一代领军者。他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美院附中,促改革,树高峰,五十载的教学生涯,始终没有离开美院。美院之于他,是家园,又是事业;是出身,又是归属。从身形活跃的浙中才俊,变为鹤发童颜的名师大家,吴山明先生是一类成功的榜样,一位院校成长的典型。其间折射出美院育才的模式与力量,也标示着中国艺术的历练成长、自觉塑造的求索路径。

▲吴山明作品/天山老人/35cm×35cm/2009年

▲吴山明作品/翱翔/2010年

▲吴山明作品/西泠秋韵/188cm×95cm/1993年

▲吴山明作品/强巴/68cm×55cm/1986年

▲吴山明作品/吴昌硕先生/68cm×51cm/1983年

▲吴山明作品/百草园/128cm×62cm/1981年

绘画之事,外写物象,内蕴胸壑。中国绘画因此而成体系,精神上成就历史峰壑。近代以来,西画之学传入中国,现代学院已成绘画传习之所,素描之法的观察方法,表现内涵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传统的绘画。尤其人物画,对造型的研究、对笔墨的研究、对时代生活的研究,极大地推进了中国人物画的创作。浙派人物画正是这一历史时代的生动激流。浙派人物画的特点在于既坚守写生造型,又寻求笔墨表现的突破;既要捕捉真实人物的生动,又要谋求笔墨灵动、传神表情的诗性;既要让绘画注万家忧乐、洗百姓心目,又矢志潜心地营造绘事的人性高度与独特风貌。

▲吴山明作品/大学生/138cm×69cm/2013年

▲吴山明作品/湘西老农/68cm×65cm/1980年

▲吴山明作品/草原小妹/2011年

▲吴山明作品/惠风和畅/2010年

▲吴山明作品/小牛仔/2009年

▲吴山明作品/昆仑娃/2009年

我无数次回溯这段文化史,力求深入创造者们的胸壑中去体悟那活泼独特的特性,剖去诸多杂糅的枝蔓,最令我感怀的是那双手,那双巧夺天工之手。吴山明先生的绘画,笔,变幻跳匿,淋漓洒脱;墨,机趣天然,苍润华滋。方家总括为中锋笔痕加宿墨渗化。吴山明先生作画,始终并行两条线索。一条是笔意的追踪。人物画之难在于人物的佳好,总存一体的关系,其灵神毕现却又只在一瞬。一笔落下,既要成形,摄得人物之貌,又要聚墨,凝出墨色本身的气象。用笔讲骨法、气骨,用墨讲韵味、环生。如此笔形墨象,气骨韵味,环环相蕴,层层生发。

▲吴山明作品/甘南小丫头/2011年

▲吴山明作品/唆手的小孩/1987年

▲吴山明作品/昆仑少女/2007年

▲吴山明作品/天山小学生/2010年

▲吴山明作品/青藤老人小像/135cm×68cm/2011年

▲吴山明作品/海棠花开/2010年

高手用笔无一定之规,所谓胸有成竹,不是心中已有固定的图像,而是“胸怀渭川千亩,气压十万丈夫”,是了然生活、熟悉人物的洞观和随机生发的觉察。这种笔墨生发的随机性,既要有动若脱兔的敏捷,又要含运笔起承转合的默契,吴山明先生的一杆笔点画布局,彼此呼唤,苦觅生机,仿佛深山孤行,心中总有万般纠结,恨不能有万千灵心慧眼,盼只盼笔意赫然洞开,一旦灵晕骤至,便成妙合形趣,生机卓然。如此写意,犹如精神飞翔,形骸虚离,一颗心总在笔锋使转的核心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吴山明作品/画家八大山人之像/136cm×66cm/1995年

▲吴山明作品/苦瓜和尚石涛/135cm×66cm/2006年

▲吴山明作品/弘一大师/68cm×50cm/2011年

▲吴山明作品/胸贮五岳/188cm×94cm/1982年

▲吴山明作品/一览众山小/200cm×100cm/1996年

▲吴山明作品/林风眠先生/125cm×125cm/2014年

吴山明先生作画的另一条线索是墨韵之淳化。吴山明先生的宿墨出神入化,肌理凝厚,渗化天然。要实现这番宿墨墨趣,先要简笔提炼,这种简笔并不是一般的减法,而是能将人物作整体相看,并常凝成一组一团,相衬出一眸一息的顾盼流连,一举一掌的执重沧桑。吴山明先生曾说:“经历了‘山花灿烂’,方知‘骨法用笔’内涵”,正是这个道理。提炼的同时,又当残墨试错,宿墨实则上就是残墨、废墨的复活。复活之妙在于残墨融入形意,活用随机偶成的肌理,形成墨块与走笔之间的生动转换。

▲吴山明作品/寒之友/68cm×136cm/2014年

▲吴山明作品/春趣/2011年

▲吴山明作品/朝圣的老人/97cm×97cm

▲吴山明作品/初雪/97cm×65cm

▲吴山明作品/延安五老/200cm×300cm(附局部)/1981年/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那宿墨在这生动转换中,在碑帖交织的用笔中,呈现涩重与华滋、苍劲与温润的诸般相和之彩。那宿墨的墨韵常蕴一份光感,向阳舒笑,近风欹斜,含烟弄雨,顿开残落。正是这种残落,使得吴山明先生的绘画似古实新,其方法似拙实巧。也正是这种残落,让吴山明先生笔下的人物涌现出一份质朴,一种凝重,虽淡墨飘飘,却颇似黄宾虹先生的山水,凝结天地悠悠的深切关怀。

▲吴山明作品/陈毅同志像(写实人物作品)/75cm×90cm/1977年

▲吴山明作品/姑娘(写实人物作品)/70cm×41cm/1978年

▲吴山明作品/谐和/2013年

▲吴山明作品/傣家诗人(写实人物作品)/82cm×70cm/1978年

▲吴山明作品/傣家女(写实人物作品)/68cm×65cm/1978年

▲吴山明作品/小菊(写实人物作品)/1979年

中国绘画总体上有一种山水化的倾向。这并不是说将人物花鸟改向山水,而是指以山水的境界和方法来塑造人心,涵融艺行。吴山明先生正是将人物画置于一种烟波望境之中,笔墨徜徉,凝成山水般的苍润意象。人物绘画总囿于写人物形貌之难,难得笔墨自主。今日诸多人物绘画一方面克服古代人物画结构不明、造型不精之弊,另一方面却又沉迷于照相写实,常以墨色状模摄影的效果,深陷艺术遗神取貌之病。中国绘画的神采之妙在于陶冶胸中造化,吐露笔端生活。所谓笔墨以天地为师,拜山水为供养。而天地山水,虽极尽变化,却无非生机。得此生机,宇宙生活俱在手上,人物意态呼之欲出。

▲吴山明作品/小学生(写实人物作品)/89cm×60cm/1981年

▲吴山明作品/小八路(写实人物作品)/1985年

▲吴山明作品/钟进士永保平安/69cm×46cm/2020年/嘉德抗疫义拍作品,并另外用作品从日本换购二万枚口罩捐到武汉

写人物形貌殊难,也必当灵动意写,则不求工巧而自多妙处,不刻形貌而自足神趣。吴山明先生的画正有这般烟云机趣。那墨块如月影移壁,亦苍亦润。霏微迷漫,空洞沉冥,覆水如纩,横山如练,一派烟波氤氲之象。那宿墨天然地沉郁,力克华美秾丽之过。用笔呈现镂金刻石的深度,却丝毫不滞;敷染如若古锦旧壁,光晖愈见朴质。自来墨色淡而显浓厚难,而吴山明先生的宿墨叠笔中,却见山水风神,浓纤得中,愈浅淡,愈见绚烂,愈显浓厚。

▲吴山明作品/和鸣/2018年

今日艺坛,写意人物尤难。吴山明先生却独步写意,尽成得笔墨烟云之妙。那烟云中,吴山明先生杖藜行歌,既是写照,又是众望。

▲吴山明作品/武林梦寻·江干纤声/43cm×43cm/2014年

▲吴山明作品/武林梦寻·理公塔/43cm×43cm/2014年

▲吴山明作品/武林梦寻·六和涛声/43cm×43cm/2014年

▲吴山明作品/武林梦寻·钱王祠/43cm×43cm/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