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净美术馆
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
作者:展览部 发布日期:2020-07-07 阅读:1,409 次
|主办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
|承办单位|
启功书院坚净美术馆
|媒体支持|
中国美术报 今日头条
腾讯新闻 点滴艺术
艺术市场杂志 艺术向导
荣宝斋在线 雅昌艺术网
新浪收藏
|策展人|
郭坤 王志英
◎序言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病毒席卷全球,在这非常时期,医务工作者战斗在一线与病魔展开激烈的较量,我国的文化工作者也没有停下艺术创作的激情,传承着中国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始终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心理健康、和谐环境的重要途径。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高品味校园文化氛围,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在此特殊时期,为了使艺术文化传播不受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特此推出《文化自信——艺术名家绘中华·云上展览》,通过线上云看展形式推出知名艺术家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体现新时代气象的精品力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将优秀艺术作品和书画知识引入校园,为广大师生及艺术爱好者提供更多领略艺术名家风采的机会,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作为百年名校设立的专业书画艺术机构,启功书院一贯把“文化意识、学术品味、艺术境界、责任担当”作为开展艺术活动和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书院将充分发挥文化品牌优势,积极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师大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世利
1965年生于辽宁辽阳,求学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美协首届山水画高研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中国山水画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墨画院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理事,中国诗书画联谊会理事。
▲王世利作品/ 春朝晖/2013年
▲王世利作品/夏奔湧/2013年
▲王世利作品/秋华章/2013年
▲王世利作品/冬流韻/2013年
▲王世利作品/金涛映朝晖/96cm×180cm/2013年
▲王世利作品/朝霞迎来万邦兴
▲王世利作品/东方巨龙/200cm×450cm/2017年
▲王世利作品/古木清风,气象万千
▲王世利作品/古木清风/200cm×360cm
▲王世利作品/华夏巨龙/140cm×360cm/2017年
王世利是个很有实力的青年山水画家,他有一个特点,能深入地去山林里边体验生活,塑造山河的形象,创造一种令人喜爱的意象。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画的黄河壶口,你看画面奔雷的响声,会有心灵的震撼,从视觉到听觉给人一种转换,这是画的气势造成的,他是通过造型、意境和色彩体现的,无论是笔墨造型还是色调都变成他感情的艺术语言。你看他画的山林,到云南那带画的雪山,画的河流、山泉,水流是青翠的,你会听到小河流水的响声,仿佛进入另外一个清游的境界。因为他真的到山林里边去走了,体会到这种意境了,所以才有了他这一时期的创作,这是他对意境的重视。另外他是个实在人,李可染先生说,实者慧,智慧的慧,就是说认认真真地下过一些实在的功夫,塑造好山河的形象,创造好一种我们体验到的意境的时候,他会得到好处的,会从中悟出一些艺术道理来。年轻时候到山河里边去走,师法造化,师法自然,真实的山水是最好的老师,你在那里边才能领会到古人诗语。你只有到了黄河源头,才能体会到为什么“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你去到了青山里边,真正让山河把你打动了,才能体会到辛弃疾的那句词,“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因为他年轻,年轻就是财富,年轻就有时间,去充分地调动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在书法上、自身修养上、笔墨上再多下些功夫,他会有更好的表现。
——刘曦林
▲王世利作品/华夏巨龙/140cm×360cm/2012年
▲王世利作品/华夏巨龙/200cm×500cm/2017年
▲王世利作品/华夏乐章/130cm×410cm
▲王世利作品/华夏雄风万古扬/100cm×550cm
▲王世利作品/黄河赋/100cm×300cm
▲王世利作品/黄河颂/100cm×300cm
▲王世利作品/黄河之水天上来/140cm×360cm/2011年
▲王世利作品/巨龙雄风/120cm×500cm/2009年
▲王世利作品/林静泉气清/1500cm×5000cm/2008年
▲王世利作品/林泉圣境
看到王先生的画发表也是很难得,他第一次到台湾,把黄河作品带到中正纪念堂,意义很好。我在北京就和王世利先生认识了,他是在东北长大的,年纪很轻,艺术造诣却很深,今天看到他的作品就想到什么叫做不变质,什么叫做不变色,什么叫做不变形。黄河泥巴的水虽然非常混沉,但是非常香甜,这就是不变色,不变形,黄河永远是黄河,是中华文化之母,没有黄河就没有中国的今天。能在王世利的笔墨下创造这么好的作品确实难得,当你看到他的画时,你可以闻到黄河水奔腾的幸福,中国人澎湃的胸襟,中国人的仪表像黄河一样,中国人的颜色永远是黄色的。王世利先生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看到他的画,感觉我们已经到了黄河边上,黄色的沙在你身上,虽然你没有到过黄河,也能感受到那种气氛。在王世利先生的作品里,你会体会到艺术最大的表现就是感情。没有到过黄河感觉已经到了黄河,到了黄河可能还没有王先生的画让你那么感动,这是很重要的。虽然我很早就到过黄河,也带过很多画家画过黄河,但是总没有看到这么好的这么优秀的作品。
——李奇茂
▲王世利作品/灵树悬泉/160cm×240cm/2007年
▲王世利作品/万木秋华章
▲王世利作品/无尽的乐章/120cm×360cm/2013年
▲王世利作品/无尽的涛声/140cm×360cm/2014年
▲王世利作品/无言的生命/200cm×240cm/2005年
▲王世利作品/饮水思源
▲王世利作品/黄河之水天上来
▲王世利作品/黄河赋
▲王世利作品/黄河之水天际来
▲王世利作品/千古华章
如何评价一件艺术品的好坏?我想,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这件艺术品能否与观众产生一种共鸣,能否感动人。因为艺术存在的最终价值在于人与人之间灵魂深处的沟通与对话。至于师古还是泥古,创新还是叛逆,那都只是其中一个路径而已。观王世利绘画,黄河题材尤其有震撼力。立于画作之前,“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不由得观者不“心鼓雷动”。这种“雷动”不仅来自于汹涌翻滚而来的黄水白雾,也不仅来自于险要奇绝的黑石深谷。于画面之外,似乎还听见在河坝上、在黄土坡上,一群赤裸上身、汗流浃背的黄河儿女,正擂动巨大的英雄鼓。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向来文人墨客为其抒写的艺术佳作不少,可拥有如此强烈震撼力的,恐难得一见!这便是王世利的气度,作品的气势,也是王世利的成功之处。读王世利的作品,还可以品出他有一颗诗一般的心,既有壮怀激烈的江涛澎湃的冲动,也有淡泊宁静的田园风光的向往。他善于将“动”与“静”这两种大相径庭的内心律动,用笔墨色彩洋溢出来,产生一种引人入胜的气韵。冲击视觉、勾摄魂魄是王世利的艺术风格。可见他主张的绘画是骨肉丰富的现实与幻想之间的诗意表达,而不是一种具象的重现,也不是画笔草草的概括抒写。我想,这种艺术主张,脱离不了两方面:其一,王世利受过严谨的学院教育,有追求绘画科学性的倾向。其二,王世利所师法之前辈,强调性灵,推崇的是融会贯通的美术思想。王世利的画作具有感人的强大力度,我相信,来日他感动我们的肯定还有更深更远的高度和厚度。
——许习文
▲王世利作品/黄河赋
▲王世利作品/华夏巨龙
▲王世利作品/青山隐隐迷茫,溪水匆匆流淌。枝干古拙拥翠,天地一片清凉
▲王世利作品/魂系中华
▲王世利作品/黄河在咆哮
▲王世利作品/龙啸
▲王世利作品/金涛映朝辉
▲王世利作品/华夏雄风万古扬
▲王世利作品/黄河颂
▲王世利作品/春风
▲王世利作品/夏浓
▲王世利作品/秋华
▲王世利作品/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