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净美术馆
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
作者:教学部 发布日期:2018-10-06 阅读:1,505 次
10月2日至6日,“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2018年秋季书法教师研修班”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50名书法教育工作者和书法爱好者在启功书院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十一长假。
“修新如旧”的京师学堂恐怕是北师大校园里气质最高大上的一栋建筑了。
本期研修班聘请以北京师范大学书法学科研究生导师为主体的专家团队授课,使用北京师范大学书法学科教学体系,以启功先生学术艺术思想为指导,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北师大校训精神,将高校教育资源与社会人才培养相对接。授课专家不仅在理论研究和创作实践方面具备很高水准,同时又专注于书法基础教学研究。授课内容包括了书法基础知识、书法本体理论、实践技法指导、教学方法论等,学员可以系统学习书法理论知识,掌握书法学习与教学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升相关业务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教授、启功书院艺委会委员李洪智博士,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副教授、启功书院艺委会委员虞晓勇博士,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讲师查律博士,启功书院副院长于乐博士,启功书院教学部主任高运刚博士为研修班授课。
“段子手”李洪智老师在汉字学理论课上,每提及某个字形,虽然面前就是粉笔,但他最喜欢用手在空中书写。
书法教学法课上,李洪智老师在PPT上放出很多常见碑帖,先让大家猜这个适不适合初学,然后揭晓答案,并阐明自己的理由。
李洪智老师讲授了汉字学理论与书法教学法两门课程。在汉字学理论课上,李老师通过大量的古文字案例,讲解了古人的造字方法、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以及汉字形体美遵循的基本规律,阐释了汉字书写何以成为一门艺术的原因。李老师认为,古人对于汉字形体美的追求在字体演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汉字形体在书写者美化理想的驱动下不断趋于规整,不断趋向简化;有些汉字形体发生讹变也与美化的意图相关。李老师还结合王羲之、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等书法史上楷书名家的作品,说明书法家笔下之所以经常出现异写字,也与求得美观的愿望息息相关。因此,学书者掌握一些汉字学方面的知识很有必要,这样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才不会写错、用错,才能把字写得更加地道、古雅。
李木兰老师(上图红衣者)为很多外地同学联系了住宿,解决了很大问题,被大家推举为班长。熊伟老师(下图白衣者)则是课堂速记高手,一边听课一边用电脑记录下课堂内容,甚至快速将涉及的图片通过网上搜索的方式一并找出来,课后第一时间就将文档发到班级群里。
在书法教学法课上,李老师讲授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书法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问题:李老师认为,具有广博而扎实的知识储备是最理想的教师素养,而专业的书法理论知识和技能,则是书法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知识和能力。二是学书过程中“取法乎上”和“循序渐进”的关系问题:李老师认为,“循序渐进”比“取法乎上”更重要,初学者不宜学习难度太大的作品,而应该从难度适中、共性易把握的范本入手。三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科学临摹的问题:李老师对如何选帖与怎样选择合适的书写工具材料给出了很好的建议。另外他指出,好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应勤于临习,善于思考,多总结字的结字规律,这样学书才能做到“事半功倍”。授课结束后,李老师特意现场创作了草书和行书两件作品,并与大家分享了他在书法创作上的经验。
虞晓勇老师绝对是临摹高手,无论什么碑帖,大家随便拿来他就写。课前很多同学都特意买了他临写的《曹全碑》与原碑对照的字帖,课上纷纷找他签名。
虞晓勇老师现场为大家创作“蓄素守中”,并讲解每个字的用笔、结体以及通篇章法的设计,让大家明白了创作中很多元素看似随意,实则有心。
虞晓勇老师讲授了经典碑帖临摹指要和书法创作指导两门课程。虞老师讲到临摹与创作的关系时说,从临摹到创作是“我化为古”到“古化为我”的过程。在讲授临摹的具体方法时,提出临帖需要注意对细节的把握和对气格的捕捉,要追求“形神兼备”。在讲到创作的核心问题时,他认为作书者需要从明确审美取向、气格的获取与培养、创作形式语言的养成、书写工具的使用等几个方面下功夫。在具体讲授隶书和楷书的学习时,虞老师重点为大家梳理了隶书和楷书的风格演变史,对历代有代表性的隶书和楷书作品进行了品评,并分析了清代书家学习隶书、楷书的思路与方法,以及他们的得失。课上,虞老师进行了精彩的临帖和创作示范,现场为大家临写了《张景碑》《曹全碑》《乙瑛碑》《张迁碑》《郭虚己墓志》《张猛龙碑》,演示了不同风格字的不同用笔方法等临写要点。
查律老师上课气场十足,全程高能。课间有女同学跟小编说,査老师真性情,好喜欢他讲课时陶醉的样子。
查律老师授课的题目是楷书笔法的形态与意义。查老师认为,笔法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指写出字形的用笔方法,另一个是指表情达意的用笔方式。他强调了掌握笔法的重要性,并认为掌握笔法需要有两个前提,一是需要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二是需要明确笔法表现的具体目的。在具体讲解影响笔法使用与呈现的因素时,他从工具材料和握笔发力方法两方面分析了不同因素对笔法呈现的影响。查老师通过举例不同风格的楷书作品,分析了不同笔法所呈现出来的不同审美趣味,并通过书写示范,演示楷书笔法在具体书写中的具体运用。
于乐老师的PPT上每一条都是“干货”,并把自己录制的大量用笔方法视频全部无私拷贝给大家。
于乐老师为大家示范楷书用笔。于老师的理念是:如何在“日书万字”的情况下,最快速地写出一个笔画的完美形态。此次研修班在技法演示环节特意使用摄像机将实时画面投影到墙上,解决了以往必须“围观”的问题。
于乐老师讲授了启功先生学书方法论与书法结构的美学原理两门课程。在启功先生学书法方法论课上,于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启功先生的学书之路,就启功先生在书法取法以及用笔、结字上的观点进行了详细讲解,并就启功先生的“传统观”“提高法”“学习法”“实用观”“时代观”“创新观”等进行了细致阐释。于老师认为,启功先生以其自身成功的实践为我们指明了一条正确的学书之路。通过了解启功先生的学书方法,可以看到启功先生是如何取法和进步、面对学书中的种种困惑是如何独立思考进而解决问题的,这对于我们今天学习书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按照于乐老师“日书万字”的方法操练一下试试。
“看看你咋写的。”
在书法结构的美学原理课上,于乐老师主要就楷书结体的普遍规律进行了讲解,如启功先生提出的“三紧三松“,还有平正匀称、穿插错落、有收有放、顾盼呼应、依字取势、左右对称、平行相随、顺承相对、笔势相聚、逐渐变化、轮廓顺畅等,这些规律让点画与点画之间、部件与部件之间产生关系、形成联系、彼此互动、合为一体,这些规律、关系、变化最终构成了书法的结构美。因此要在感性的基础上注重理性思维和认识,把握结体中的各种规律、关系和变化,并将其应用于临摹学习和创作实践。
高运刚老师是大家每天从早8点到晚10点的陪伴,除去高老师每天路上2小时往返的时间,算算他每天能睡几个小时?
高运刚老师为大家示范临习吴昌硕篆书。有同学问如何写出吴昌硕篆书用笔的苍茫感,高老师随即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说:“这样再写就行了。”
高运刚老师讲授的是中国书法史纲要与研习方法。高老师认为,书法艺术是在长期的汉字书写过程中产生的一门造型艺术,学习书法史不只是为了记忆历代的书家、书作、书论等内容,而是要是通过梳理这些内容,把握书法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明晰的思考,形成自己的书法史观。高老师把书法史分为书法艺术的自发时期和自觉时期两大部分,魏晋以前是书法艺术的自发阶段,魏晋以后是书法艺术的自觉阶段。通过展示大量历代经典作品图片分析了不同时代的书法艺术风格及成因,重点对书法史上“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的说法进行了解读,并对“北碑南帖”之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高老师希望大家通过书法史学习,能更系统、更深刻地了解书法发展的脉络和规律,使自己对书法艺术的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
手机是个好东西,只要内存够大就行。
五天来,每天从早上八点半到下午五点半的授课时间,课程安排十分紧密,各位老师都尽可能多地把自己的所学传授给大家。每天的晚自习则成为难得的轻松时光,书院专门安排了老师为学员做技法辅导,一起交流心得,切磋书艺。短短几天,大家收获了知识,结交了朋友。结课仪式上,学员们表示五天学习虽然弹指一瞬,但受益颇丰,北师大的学养与气格令人如沐春风,如饮甘霖。大家依依不舍,纷纷发表感言,表达对授课教师和启功书院团队的感谢以及对今后培训的展望,并祝愿启功书院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