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月

展讯|盛世国学——陈振濂中国经典古籍收藏史研究书法展

作者:展览部 发布日期:2018-01-02 阅读:2,466 次

“坚定文化自信·艺术名家高校行”系列文化活动:陈振濂中国经典古籍收藏史研究书法展

开幕时间

2018年1月6日(周六)10时30分

开幕地点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1层大厅

展览时间

2018年1月6日—20日

展览地点

北京师范大学坚净美术馆
(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5层启功书院内)

主办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书法家协会
西泠印社
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

支持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
北京师范大学美育中心
浙江美术传媒拍卖有限公司

策展人

王志英

1月6日14时30分,陈振濂先生将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第三会议室(京师学堂B1层)作专题讲座,欢迎前来观摩学习。

讲座题目

书法“新时代”正解

讲座主旨

现当代书法史研究:回顾过去,认识当下,展望未来

内容提要

一、40年书法创作史溯:从“书斋时代”到“展厅时代”再到“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新时代”。

二、40年书法理论史溯:从“学习时代”到“学术时代”再到“学科时代”。

三、40年书法教育史溯。

1.高等教育:从“本科教育”到“研究生硕博士教育”;

2.初中级教育:从“写好字”(文化技能教育)时代,到“学好书法”(审美人文教育)时代。

四、结语:用书法学习和创作来体现我们的“文化自信”;展现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丰富魅力和宏伟目标。

“坚定文化自信·艺术名家高校行”系列文化活动总序

刘利
(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院长)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文化自信,并把文化自信定位为“四个自信”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党的十九大报告又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新时代赋予文化建设的崇高使命。

北京师范大学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始终把校园文化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心理健康、和谐环境的重要途径。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高品味校园文化氛围,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特举办“坚定文化自信·艺术名家高校行”系列文化活动。通过推出知名艺术家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体现新时代气象的精品力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

“坚定文化自信·艺术名家高校行”系列文化活动通过邀请德艺双馨的书画艺术家来校举办作品展览和学术讲座,将优秀艺术作品和书画知识引入校园,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多近距离领略艺术名家风采的机会,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活动启动以来,得到了书画界众多名师大家的积极响应,他们把精心创作的艺术作品和艰辛探索的艺术心得慷慨奉献出来,通过启功书院的平台展现给广大师生。各位艺术家的义举令我们深受感动,在此谨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作为百年名校设立的专业书画艺术机构,启功书院一贯把“文化意识、学术品味、艺术境界、责任担当”作为开展艺术活动和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书院将充分发挥文化品牌优势,积极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为实现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师大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陈振濂 原籍浙江鄞县,1956年生于上海。198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1993年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调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兼艺术学系主任、艺术学院院长,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书画艺术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在中国美院书法系与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同时招收博士研究生。

陈振濂同时以创作、理论、教育三方面的开创性成果享誉当代。1992年在日本举办“陈振濂书法篆刻绘画展览”;1993年在国内举办“陈振濂书法篆刻著述展览”;1994年在台湾举办“陈振濂书画篆刻文献展览”。迄今为止已举办过个展13次。从2009年开始,对书法展览实践进行了创新学术思考与全方位投入。2009年4月“心游万物”展,5月“线条之舞”展,尤其是12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意义追寻”书法大展广受业界关注。此后2010年举办“大匠之门”展、“大墨纵横”展,2011年“守望西泠”展,2012年举办超大规模的“社会责任:传播·阅读·创造——陈振濂综合书法群展”。每展必有一个特定主题,一种审美指向与创造,以其原创性和全面性,尤其是“阅读书法”的崭新时代理念,引领着当下书法创作展览观之建设并体现出厚重的思想支撑。出版有《陈振濂书法篆刻集》及各类专题展览图录18种。

专攻书画篆刻理论研究,目前已出版学术专著有63种,内容涉及古典诗歌、中国画、书法、篆刻等各方面,并旁涉日本书法绘画。

在书法创作方面倡导“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强调书法创作的构思、主题、形式与技巧的综合性,为书法艺术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专业思考与实践成果,并以此成果荣获中国文联“百名优秀青年文艺家”称号(1999年)。30年来曾提出一系列引领书法发展的创新思考,在书法理论方面倡导“书法学”学科研究,主编《书法学》学术专著,为书法理论的体系化、规范化、专业化提出了完整的学科构思,此成果已荣获“文化部第一届优秀艺术科学成果奖”(1999年)。《书法美学》专著获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2001年)。在书法教育方面有“陈振濂书法教学法”,有史以来第一次以书法教育学成果获国家级大奖(1988年)和霍英东教学基金奖(1989年)。有大学教材著述5种行世,并主编《大学书法教材集成》15种,获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2004年)。

在文艺评论方面,获“中国当代文艺评论奖”(2001年)。2007年被评为年度书画十大影响力人物,2009年以书法篆刻的综合影响力,荣获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首个书法篆刻类项艺术家大奖。2010年、2011年、2012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十大年度书法人物,现为国家级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现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副主席,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浙江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任,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经典古籍收藏史研究书法展前言

陈振濂

2018年1月6日,应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盛情邀请,举办“盛世国学——陈振濂中国经典古籍收藏史研究书法展”。新年伊始而先安排这样一个主题性书法展,在我的经历中也不多见。尤其是在2017年12月25—28日刚刚在杭州举办过“盛世国学——中国简牍书法史收藏展览”,在同一个“盛世国学”的标题下,横跨年尾年头,间隔不过一周,在京杭两地同时举办主题性的书法展览,而且在“盛世国学”标帜下,确定了“古籍收藏”“简牍出土”两个最国学的主题,并且还是两个连环的展览,这样的安排,于我而言是极具有挑战性的。

启功先生是大师宗匠,是我最尊敬的前辈长者。不但对青年时的我有耳提面命之恩,而且与本师沙孟海先生交往莫逆,知音相惜。记得沙老还很认真地训诫我们学生要向启老学习:以学问带动书法篆刻的专业进步。更重要的是,启老德高望重,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西泠印社社长。而我现在正在中国书协和西泠印社承担部分工作,无论从哪方面说,启功先生都是我的直接领导和人生导师。故尔这次北师大(启老工作之名校)征求我要请哪几家主办单位时,我不加思索就报出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和西泠印社。承蒙两家领导厚爱不弃,慨然应允,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同主办。北师大是启老供职多年的工作单位,中国书协和西泠印社是启老任职最高的两大书法篆刻团体。就这样,通过我一个微不足道的展览,把启老的三个机构连系起来,仔细想来,这可是一件令人非常惬意之事啊!

启功先生是一代学术巨匠,所以在北师大启功书院办书法展,不动脑筋只是随手抄一堆唐诗宋词的世俗习惯做法,显然是连我自己也觉得交待不去的。我选择“经典古籍收藏史”的主题,撰文作书,力求文字内容与书法形式兼美,又是与一周前在杭州的“出土简牍研究”主题展相呼应,都表明了我们作为后辈希望继承启老丰厚的文化艺术遗产的心愿与态度。

当然,弘扬启功老人的精神,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我们的各种艺术活动中不断高举启功先生的旗帜,具体而言,一是不断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书法篆刻界和文化界不断聚焦启功先生和北师大启功书院;二是在我的展览和创作中突出体现启功先生在书法绘画中提倡的重学问讲学术的立身态度;三是对启功先生卓越超群的古籍文献功力当然还有他在书画鉴定领域中开创“文史鉴定学派”的巍巍功绩深入研究。对我而言,这几个方面的努力能够直接落脚到“启功书院”这样一个带有启老鲜明标志的专业机构中,其实正反映了我们这些受到启老提携之恩的后辈拥有足够充分的报恩心愿。即使有由于年底年初两个展览因间隔时间太过短促的困难,但我想还是需要尽力克服之。我们这一代面对十年浩劫后的一片空白,正是受惠于启功先生和沙孟海、陆维钊先生们的庇荫,才走上了学术艺术的康庄大道,现在稍有小成,怎能对师长们的恩泽忘之脑后?

感谢中国书法家协会和西泠印社的鼎力支持,感谢北京师范大学校方和启功书院的精心擘划,感谢浙报集团美术传媒拍卖的同事们的联络奔走,当然,最应该感谢的是在九天之上亲切注视着我们的启功先生,没有他老人家,就不会有我们这一代人的一切:从教育、到创作、还有理论。

与近年来我的书法观念主张相一致:在北京的这次展览,秉承一个贯串始终的创作原则,即“阅读书法”——书法的文字内容,必须是“自撰”的、可阅读的、当然也就必然是我此时此地唯一的。它和我正在试图用十年时间创作一部《书法“史记”》的努力是互为表里的。它构成了一个完整过程链中有机的一环:在审美欣赏的同时还可供阅读;重视文字、文辞、文学、文史、文化作为书法艺术在当代最重要的支撑要素。这是我在这十年书法实践里贯彻的一种鲜明的创作理想。启功先生是这一目标的开宗立派的领航人,我相信我的努力会得到他老人家冥冥之中的赞许和首肯。

瞿镛。绛云楼后此山名,儒素相承创守艰。末世人心难与善,瞿家楼户镇长关。 136cm×68cm

张之洞。海王村畔屡停驺,金尽常添恋阙愁。空为他人防外溢,平泉花石岂长留。 136cm×68cm

叶昌炽。买书难遇盲书贾,管教仍然老教官。芸香浓处多吾辈,广觅同心叙古观。 136cm×68cm

刘鹗。一旦刑如辟草莱,单东寂寞去军台。收场姚陆同狼狈,不没他时博雅才。 136cm×68cm

吴昌绶。定公文集廿四卷,子晋词抄数十家。一书悻悻君何褊,仕宦文章总梦华。 136cm×68cm

傅增湘。篇篇题跋妙钩玄,过目都录副本存。手较宋元八千卷,书魂永不散藏园。 136cm×68cm

姚华。莲花寺里绿杨阴,谈画论书畅素襟。除却元刊曲江集,斋中原不少璆琳。 136cm×68cm

袁克文。一时俊物走权家,容易归他又叛他。开卷赫然皇二子,世间何时不昙花。 136cm×68cm

陈垣。唐官补出石柱字,元代招来西域人。俯首王钱到遗墨,但言校例已成陈。 136cm×68cm

余嘉锡。改字删篇四库书,馆臣属草更粗疏。隔时应有他山石,精识吴彭谢弗如。 136cm×6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