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2月

北京留学生书法文化节举办书法培训

作者:大型活动部 发布日期:2017-12-25 阅读:2,024 次

2017年12月12日—12月22日,启功书院分别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为外国留学生讲授书法课。作为启功书院主办的北京留学生书法文化节的培训活动,启功书院教师许艳华、高运刚、刘国华、冉欣为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的近百名各国留学生讲授汉字书法基础知识和毛笔书写基本要领,并现场指导书写实践。

参加活动的留学生来自俄罗斯、意大利、瑞典、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尼泊尔、贝宁等国。培训期间,留学生们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探索兴趣,每位留学生都独立完成了自己的书法作品,其中很多作品的一招一式都非常讲究,反映出留学生们对于汉字审美和毛笔书写所体现出来的浓厚兴趣和较高悟性,培训达到了既定目标。

四位培训教师在培训结束后谈了自己的教学体会。

许艳华表示,只要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无论是以日韩国家为代表的、来自汉字文化圈国家的留学生,还是母语与汉语体系完全不同、来自欧美非汉字文化圈国家的留学生,他们对于汉字文化和书法艺术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汉字是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必修内容,在汉语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汉字书法一直以来并未纳入正式的对外汉语教学体系。作为汉字的艺术表现形式,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般只作为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途径进行一般性介绍,尚处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边缘,这种观念和现状应该得到改观。

高运刚表示,对于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文化和汉字有着千差万别的认识,对书法也会有各种不同的观察视角和思维方式,但有一点应该是相同的,就是他们会觉得毛笔很神奇,书法很神秘,用柔软的毛笔蘸上墨汁,在吸水性很强的宣纸上书写造型丰富的汉字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近年来,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讲汉语、写汉字在很多国家隐然成为一种风尚,通过汉字书法体验课,学习用毛笔写汉字,留学生可以更快地了解中国,体会书法中蕴含的中国文化内涵。

刘国华表示,书法作为中国最传统的一门艺术,其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并不是拿起毛笔写几个汉字就能理解的,针对留学生进行书法教学、让他们通过书法了解中国文化,关键要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有很多难点需要解决,比如在语言表述上就要把专业词汇用一种更易接受、又不失学理的方式表达出来,还要从他们各自的文化背景出发,引导他们逐渐认可并体会中国传统书法的审美精髓。因此,针对留学生的书法教学,文化差异的问题值得好好研究。

冉欣表示,留学生学习书法反而更加轻松、容易上手并产生兴趣,他们不会有中国成年学生那样多的顾虑,下笔毫无拘束,反而能够写出很有趣味的线条和造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开始可以不用针对中国学生的常规方法,甚至可以跳过点画练习,无论真草隶篆,只要能够产生审美上的共鸣,就可以让他们尝试临摹。而中国传统文化中传达美好祝愿的汉字如:“福”“喜”“寿”等,也能激发他们对于汉字书写的兴趣。尽管很多留学生学习书法是浅尝辄止,但百闻不如一试,书法一定是培养留学生对中国文化亲近感的有力抓手。

留学生在完成作品后,纷纷表达了自己对于中国文化和书法艺术的认识。

俄罗斯留学生苏尚成

苏尚成,23岁,来自俄罗斯,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对外汉语系。学习中文三年,来中国四个月,对中国文化和汉语很感兴趣,来中国前也有中国朋友向他介绍过中国的传统文化。尤金觉得用毛笔写字比较困难,感觉掌握不好毛笔的运笔速度,速度慢了墨就会散成一团,速度快了笔画就会太细。但他觉得毛笔的表现性很强,很有艺术性,今后还想进一步学习书法。

韩国留学生申惠仁

申惠仁,女,20岁,来自韩国,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中文系。受姐姐影响学习汉语,在韩国大学读中文专业,2017年9月来中国学习。通过书法课的学习,申惠仁觉得用毛笔书写汉字比书写韩文体验更好,趣味性更强。

瑞典留学生魏明瑞

魏明瑞,25岁,来自瑞典,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中文系。来北京之前在沈阳有过几年从事英语教学的工作经历,之所以选择来中国留学是觉得中国文化非常特别,和瑞典差异很大。魏明瑞对书法非常感兴趣,他觉得一种文字的书写能够成为一种艺术形式难以想象,今后很想专门研究汉字书写的艺术性。魏明瑞表示很喜欢中国,希望将来继续在中国读研究生。

日本留学生奥拔仁和子

奥拔仁和子,女,22岁,来自日本,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经贸汉语专业。学习中文四年,小学时开始在日本学习书法。奥拔仁和子表示日本书法和中国书法有相似之处,但是差异也很多,比如日本的书法爱好者一般都会学习老师的字,很少临摹中国古代法帖。奥拔仁和子刚来中国时父母很担心,因为当时中日关系比较敏感,来中国之后发现中国是个很有活力的国家,发展速度很快,将来想从事中日贸易工作。

马来西亚留学生袁博

袁博,22岁,来自马来西亚,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中文系。三年前来中国学习汉语,将来想在马来西亚小学推广中文教学。这次虽然是袁博第一次接触汉字书法,但是他的眼光很独到,类比了中国书法与阿拉伯文字书写的异同,并表示阿拉伯文字的源头迦南文字,和汉字一样都是象形文字,但阿拉伯文字更讲究纹样的装饰性。

贝宁留学生爱力舍

爱力舍,24岁,来自贝宁,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参加过中央电视台汉语桥节目,获得了团体季军。爱力舍受在中国留学的朋友影响开始对书法感兴趣,他看待书法的视角很独特,从养生角度体会到书法能够使人身心愉悦,学习书法需要平和的心境,并认为书法所传递的这种正能量能很好地补充当前中国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爱力舍很喜欢中国,表示中国提供了很好的生活条件,将来想留在中国发展。

日本留学生巢守世那

巢守世那,女,20岁,来自日本,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汉语文化专业。巢守世那是日本东京学艺大学书法专业二年级本科生,来中国交换学习,是位不折不扣的“专业选手”。小学起开始学习书法,学过楷书、行书两种字体,这次第一次写篆书。东京学艺大学是目前日本唯一一所设有书法专业的国立大学,主要培养艺术教师,巢守世那立志今后成为一位专业的书法老师。

尼泊尔留学生阿里

阿里,28岁,来自尼泊尔,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汉语文化专业。感触最深的是中国的艺术形式非常丰富,书法最具代表性。阿里最感兴趣的是宣纸,当了解到宣纸分生、熟、半生熟等不同特性和种类后,他对书法学习的兴趣更浓厚了,表示很想继续学习书法,并希望回国后传播中国的书法文化。

尼泊尔留学生张扬

张扬,31岁,来自尼泊尔,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汉语文化专业。先后起过三个中国名字,觉得张扬这个名字更有意义。以前在尼泊尔当导游期间,中国游客觉得他很像中国人,所以就有了学习中文的想法。2013年开始学习汉语,后来通过奖学金来中国留学,想回国后当汉语教师或者汉语翻译。张扬在尼泊尔上大学时看过中国人写毛笔字,对书法有了初步的印象,当时觉得汉字的形体很美,用毛笔写字好像容易,但是自己实际操作后觉得很难。

韩国留学生洪瑜真

洪瑜真,女,20岁,来自韩国,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汉语言专业。来自韩国首尔,来中国学习汉语三年,小学时开始接触中文,初中美术课上用毛笔写过韩文。第一次接触书法,对执笔姿势很不习惯,但是经过两次课的学习后,觉得毛笔的执笔方式很实用,可以充分发挥毛笔的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