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净美术馆
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
作者:展览部 发布日期:2021-06-23 阅读:2,331 次
|主办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
|承办单位|
启功书院坚净美术馆
|媒体支持|
中国美术报 今日头条
腾讯新闻 点滴艺术
艺术市场杂志 艺术向导
荣宝斋在线 雅昌艺术网
新浪收藏
|策展人|
郭坤 王志英
◎序言
北京师范大学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始终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心理健康、和谐环境的重要途径。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高品味校园文化氛围,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在此特殊时期,为了使艺术文化传播不受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特此推出《文化自信——艺术名家绘中华·云上展览》,通过线上云看展形式推出知名艺术家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体现新时代气象的精品力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将优秀艺术作品和书画知识引入校园,为广大师生及艺术爱好者提供更多领略艺术名家风采的机会,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作为百年名校设立的专业书画艺术机构,启功书院一贯把“文化意识、学术品味、艺术境界、责任担当”作为开展艺术活动和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书院将充分发挥文化品牌优势,积极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师大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德福
1952年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著名山水画家,高级邮票设计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邮政集团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其绘画作品曾数十余次受邀参加国内外大型美术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并作为国礼赠送给西班牙、澳大利亚、印度、斯里兰卡等国家政府部门收藏。也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并出版有画册、专著等多部。2009年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国爱心慈善美术家”称号。
▲李德福作品/长江三峡
▲李德福作品/黄山烟云
▲李德福作品/玉泉清流
▲李德福作品/幽谷飞泉
▲李德福作品/泰山晨曦
▲李德福作品/秦岭晨雾
▲李德福作品/晨钟
▲李德福作品/林中圣境
▲李德福作品/幽谷闻钟
▲李德福作品/山村新雨图
▲李德福作品/太行秋高图
▲李德福作品/雨后山乡
▲李德福作品/陶然亭
▲李德福作品/云壑松风图
▲李德福作品/玉带桥
▲李德福作品/见心斋
▲李德福作品/恒山悬空寺
▲李德福作品/渔乐图
▲李德福作品/燕山春晓
▲李德福作品/乡间有佳境
▲李德福作品/兴坪春晓
▲李德福作品/虞山晨钟
▲李德福作品/泰山朝晖
▲李德福作品/峡江晨曦
▲李德福作品/漓江春晓
▲李德福作品/漓江渔乐图
▲李德福作品/井冈飞流
▲李德福作品/井冈山居图
▲李德福作品/井冈晨曦
▲李德福作品/古镇月色
▲李德福作品/洞庭晨曦
▲李德福作品/漓江晨曦
▲李德福作品/太行山居图
工丽雄秀见新奇
——走进画家李德福的青绿山水世界
◎张弛(作家、美术评论家)
画家李德福的青绿山水作品,工丽而无匠气,紧密而不纤弱,雄伟却又秀雅。画如其人,人如其画,我认为他是当代青绿山水画家队伍里的优秀代表之一。
具体说来,他的青绿山水画以南方山水为主要表现载体,吸收了北方山水的雄浑与大气,他在长时间观察、写生、积累、提炼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审美与创作样式。在其画面里大多营造出一种纯净幽远、超然物外的意境,表达着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精神文化内涵。
他的用墨、用色应该说十分讲究,也不落俗套,恣情挥洒。他能够把传统笔墨与自然物象以及自身感悟都鲜明地展现在作品里,并追求色与墨、点与线、勾勒与皴染的变化和统一,以及意境的含蓄与深邃。他力求使作品在“师古人”和“师造化”中既精于水墨,又工于青绿,既要以精密的方式表现出苍劲秀美的风格,又要用自由奔放的笔墨彰显出雄健恢宏的气势,既能随意写景,又能以景造意,以景抒情,甚至以景言志,法度自然而不刻意雕饰,气韵通畅却不凝滞呆板。
从他的作品中,完全可以看出其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水准。观其画作,甚至会使人情不自禁地发出“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的赞叹,而这种赞叹,正说明李德福青绿山水画作所具有的时代感,以及在当代审美视角下所呈现出的新面貌和新气象。
众所周知,中国的山水画,先有设色,后有水墨。设色画中先有重色,后来才有淡彩。清代张庚说:“画,绘事也,古来无不设色,且多青绿。”可见青绿山水的历史之久远,于画史的地位之重要。南宋有二赵(伯驹、伯骕),以擅作青绿山水所著称。明代有仇英、张宏以实景青绿山水闻名画坛,且开创了青绿山水画的新格局。青绿山水到明代形成了一个发展高峰,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山水画家,画法也不断推陈出新,尤以小青绿山水为盛。
而纵观李德福的作品,则综合了小青绿山水的温蕴俊秀,以及大青绿山水的灿烂明艳,所以在他的画面里,既能看到一些钩廓和皴笔,甚至是浓重的色彩,又可见到氤氲的水墨、淡雅的青绿,十分丰富。
当然从中也能够感受出他所下的功夫之深,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要真正画好青绿山水并非易事。清代书画家笪重光在《画筌》中就曾写道:“猎色难于水墨,有藏青、藏绿之名。盖青绿之色本厚,而过用则皴淡全无;赭黛之色本轻,而滥设则墨光尽掩。”清代的另一位大画家王石谷也曾有言:“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余于青绿法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
换句话说,画青绿没有水墨画功底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每一位青绿山水画家一定要先在水墨上下功夫,否则想在青绿上真正有所突破和成就,几乎不可能。
李德福的作品,显然是下过大功夫的,他是中央美院科班出身,受到过完整系统的美术教育和绘画训练,物象的造型准确自不必说,其作品布局的含蓄谨严,构图的深远壮阔,用笔的简中见工,设色的恰如其分,格调的苍劲秀雅,没有深厚的功力显然达不到这等水平。
当然这也与其做过几十年的邮票设计师有关。工作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已成为了其日常生活和绘画创作的习惯,对待每一幅作品,他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完成,每一幅作品都能够收拾得干干净净。因此从他的作品里完全看不到任何浮躁之气。这对当今那些在创作上不负责任、敷衍了事的画家来讲,毋庸置疑是学习的典范!
另外,诗意也是其作品里一个很关键的要素。我注意到这么一个现象,一个内心充满诗意的人,他的生活往往是欢快的。而一个内心充满诗意的画家,他的作品也往往是生动的,带有着特殊的韵律和节奏,很容易感染和打动观者。甚至可以说,作品的诗意性决定着作品的感染力,也影响着作品的气息与格调。没有诗意的情怀和诗意的表达,其作品的气息与格调不会很高。
当然诗意的抒发是润物细无声的,就像一个人气质的流露,看不见,却能感受得到。反映在绘画创作上,则直观体现在绘画者对笔墨,尤其是对色彩的把控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那种感觉和状态。
李德福作画时的状态,从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应该是放松的,是不带有任何精神负担的,因此他的笔墨就很松动,就不拘谨,放得开,也能收得住,不是为了笔墨而笔墨;他的色彩也很自然,“随类赋彩”,而不是生拼硬凑,不是为了色彩而色彩。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一方面很好地保留了青绿山水装饰性的视觉效果,一方面还兼顾了水墨和色彩写意性的特点。将色彩的表现融入到水墨的表达之中,色彩随水墨在宣纸上交融渗化,这样色彩也产生了与笔墨相同的写意性,实现了与水墨的融合转换,超越了其本身的物理属性,达到了人文情感的宣泄,共同实现了山水精神的升华,以及画面的统一。
我认为画家李德福能注意并做到这一点,很难得!当然胆子还可以再大一点、笔墨色彩还可以再放开一点,甚至有意冲破传统的一些“法度”和“藩篱”,在自我表现上更充分地加以发挥,我想可能会收获另一番景象、另一番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我还要指出的是,从作品可以了解到他是一位十分注重写生、道法自然的画家。三山五岳他都画过,也都去过,感受过。因此自然的灵气在他身上,在他的作品里就有体现,其笔墨色彩便是“活”的、流动的,而无死气和浊气。因为不经常写生,只一味地临摹和研习画谱的画家,其作品多中规中矩,容易陷入僵化呆板。而经常写生的画家,其作品多生动灵活,气韵弥漫,且时有意外之笔,甚至神来之笔。这和大自然的神秘造化是有联系的,是相通的。
当然作为画家,临摹和写生都需要兼顾,它们同等重要。在这一点上,画家李德福就做得很好。这也决定了目前他在绘画上,尤其是青绿山水的创作上所达到的水平和高度!所以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他的绘画将会更加凸显,更加精彩,更加被画坛,以及学术界所关注和重视!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作于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