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月

书法抗疫史记·记事——陈振濂书法作品云上展览

作者:展览部 发布日期:2020-06-12 阅读:4,477 次

主办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

承办单位

启功书院坚净美术馆

媒体支持

中国美术报 今日头条

腾讯新闻 点滴艺术

艺术市场杂志 艺术向导

荣宝斋在线 雅昌艺术网

新浪收藏

策展人

郭 坤 王志英


序言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病毒席卷全球,在这非常时期,医务工作者战斗在一线与病魔展开激烈的较量,我国的文化工作者也没有停下艺术创作的激情,传承着中国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始终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心理健康、和谐环境的重要途径。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高品味校园文化氛围,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在此特殊时期,为了使艺术文化传播不受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特此推出《文化自信——艺术名家绘中华·云上展览》,通过线上云看展形式推出知名艺术家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体现新时代气象的精品力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将优秀艺术作品和书画知识引入校园,为广大师生及艺术爱好者提供更多领略艺术名家风采的机会,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作为百年名校设立的专业书画艺术机构,启功书院一贯把“文化意识、学术品味、艺术境界、责任担当”作为开展艺术活动和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书院将充分发挥文化品牌优势,积极传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为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师大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陈振濂

198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1993年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调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兼艺术学系主任、艺术学院院长、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在中国美院书法系与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同时招收博士研究生。现为国家级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

先后受聘为宁波市首席文艺大师,杭州市首席钱塘江文化大使、浙江省桐乡市文化顾问,西安市首席文化顾问,2022第19届亚运会会徽评审委员会主席。


▲陈振濂作品/抗疫第一作。为组织西泠抗疫网展而书

▲陈振濂作品/应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之防疫抗疫展而书

▲陈振濂作品/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约稿,并作书法题记以述其事

▲陈振濂作品/庚子防疫数月,应湖北《书法报》约撰文讨论“鸿篇巨制”,并创作篆隶大字系列以应和之

▲陈振濂作品/篆隶大字创作心得

▲陈振濂作品/应湖北《书法报》约书,盖以湖北武汉受疫最重,寄意祝福平安

▲陈振濂作品/应国家图书馆中国书协抗疫展约,书“共克时艰”金文大字,亦是鸿篇巨制也

▲陈振濂作品/西泠印社春季雅集因疫改为网集,书其主题词

▲陈振濂作品/抗疫期间,应湖北文联书协编《精准扶贫印谱》作题

▲陈振濂作品/为组织美术传媒“蒲公英计划”抗疫拍卖而题署

▲陈振濂作品/应《美术观察》牛克诚主编约,填词《沁园春·庚子新春逢大疫》以步其原玉

▲陈振濂作品/抗疫宅久,心绪未定。又门禁森严,出入受限,记春节期间之心情

▲陈振濂作品/《美术报》牵头办抗疫书法展约稿,作书以应。感慨在防止疫情之下,当讨论社会治理与民族心理差异,即秩序和自由不同比重关系,更思考东亚模式与欧美模式之差异。

▲陈振濂作品/疫宅之时,以简牍风书自作诗《草圣追踪歌》外一首。长篇大论,可与“鸿篇巨制”对

▲陈振濂作品/为疫情之下,龙井茶销售剧减,故应约题以张目

▲陈振濂作品/参加嘉德抗疫公益拍卖之作品

▲陈振濂作品/出席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之龙井茶会,第一次放飞于青山绿水间

▲陈振濂作品/居家冥思静想,以“书法美育”为倡

▲陈振濂作品/读“书法美育”之古人论述

▲陈振濂作品/楷书表现与书法美育

▲陈振濂作品/“论书求美”与“论书求文”之异同。信手作小札

▲陈振濂作品/颐斎书学三宗旨

▲陈振濂作品/正一力倡导“书法美育”,应约为《美术报》作题

▲陈振濂作品/“书法融媒体”二签

▲陈振濂作品/“艺术融媒体”二签


抗疫四阅月的收获:兼谈书法“美育”与我的三次定位

陈振濂

抗疫宅家,特别关心时事,乃知大国运营,千头万绪。面对突发灾害,尤其疫情胶着之时,全国范围的应对措置,得失均系于一念之间。回想当时,如我等于防疫抗疫完全外行,根本无法置喙其间。只有心牵千里、忧心如焚而己。

现在武汉解封,北京降级开禁,全国抗疫大局得以控制。对照国外,我们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大中小学也在陆续开学,政府也在启动和召集各种会议,街市商货饮食超市都已开张,回想起来,真是殊为不易。

我宅家四个月,正是遭逢这意外的被迫长时间休假,反可有充裕时间,专心致志从事新选择的“书法美育”研究目标。反复构思推敲,自我辩难,寻找漏洞,自证得失。日日冥思苦想,斗室踱步,以期能尽绵力,发现问题,并补足当代书法体系建设之短板。

四十年前,改革开放初兴,恰逢盛世到来,书法绝处逢生,我们的事业也才刚刚启动。荜路蓝缕之时的当务之急,是要寻找、设定书法作为艺术的根基与目标。所以当时我利用置身在高校执教之便利,特别关注、重视书法作为专业的顶层设计并身体力行。所作研究,重在以《书法美学》《书法学》而专攻高等书法教育研究;创其架构,立其体格。曾有《大学书法教材集成》15种行世。还延及更高层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书法教学研究。这是我在青年时代全力以赴的、又切于书法时事形势、还历时长达三十年的书法学科建设的最艰难改革。它是我的从艺从学生涯中的第一个节点,在书法上,也是第一次最重要的推进改革。

8年前又逢国家提倡“书法进课堂”,窃以为启蒙教育是书法艺术筑基的根本。虽在大学从事专业教学科研,过去并不注意这个领域;但遇此书法发展之关键节点,我辈安能缺位?更加之,绝不可因我是大学教授身份而狭隘地自诩高明自高身价;而应该是当下书法需要什么,我就有义务去做什么。于是开始投入中小学《书法课》启蒙初级教育教学法研究。已出版的《书法课》教材8册,从过去惯性的“习字课”思维和写字技能教育的旧模式,转向“审美居先”兼顾书写的新型初级书法教育的新立场。《书法课》课本8册/练习册8册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以来,业内关注度极高。以大学博硕士教学的科研思维落实到中小学启蒙入门教育领域,其优势本自不待言。但又要时时提醒自己,要脚踏实地,从小学生思维的实际出发,换位思考,这于我自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但其最终效果,也是以前未曾想见而且极其出人意料的。这是第二次倾注全力的、指向书法生存普及根基的科研式改革。

从3年前开始,借助于中央文明办“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东风,开始致力于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书法教学传授规律的研究。针对机关学校、尤其是社区乡村基层的市民村民书法爱好者,有序地传播汉字文明和书法文化,认真整理出一套有效的培训方法。尤其重点是不以全民都来当书法家为目标;而要致力于尽量减少目前社会上大量存在的书法“美盲”。目前,在新疆、西藏、河北雄安与京津冀地区、广东、山西、河南等都有很好的发展和影响力。已撰写《“美育”之书法方式》《传播书法之美》《书法“美育”的思想启蒙》三部著作,以为推广实践之用。抗疫时期,写新作、理旧稿,焚膏继晷,夙兴夜寐,历70天完成,今部分已交付出版。这是第三次推进的改革。也是在我的书法生涯中,堪称社会覆盖面最大传播力最强的一个重要节点。

“书法美育”研究与教学传播推广,可分为高、中、初三个层次,目前已基本成形。作为在我们这个时代付出的努力,窃以为还是取得了既和纵向的古代近代书法不同,又和横向的当代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各门类不一样的体系式成果。宅家数月,有此收获,自觉尚可自慰:因为没有浪费大好光阴。

我的心愿,还是要尽绵薄之力,斗胆尝试着替书法在当代树立一个完整的专业标准系统。当然这只是一个系统;同时期和今后,还可以有其他若干个系统。使书法艺术在我们这一代兴旺发达,“守正创新”,做到有平原,有高原,更有高峰。

至于谈到学术研究,我以为一个好的研究者不会刻意自限立场。比如大学书法专业教授就必然看不上社区教室初级教师,或史学家就一定轻视批评家学风不正,每个人的才情不一样,专攻不一样,际遇视野也不一样,众生平等,不以己度人,更不以己之狭窄度人之宽博,这才是真正的学者风度。但于我个人而言,既然自我认定为书法人,书法的一切“兴亡”,我都会觉得自己“有责”。我肯定不会端着大学教授博导的优越感来轻视小学书法教师的努力。事实上,如果真有机会让大学教授去教小学生,大概率是会一团糟的。只有学会尊重每一个行当的精英,虚心学习,摆脱虚骄之气,才能真正贡献于时代。

当下书法界的绝大多数,是跟随时代投身书法,奋勇向前,孜孜追求型,他们大约占了90%以上。他们是未来书法最广大的基础和最根本的希望。

当然其中也可以还有一小类,立志用自己的一生精力时间所聚,去奉献于书法一一书法需要什么,就往哪里付出;不自划疆界固步自封,无条件投入而不计回报,只凭探索过程中所获得的兴趣、体验、好奇心,能面对挑战,坚毅前行,见证时代变迁和进步的伟大,亦即是“只顾耕耘不问收获”型。

我希望我能成为最后一种类型。即使不能达到目标,也必是心向往之。

沙孟海先生在我入学初,从北京写过一篇尺牍《与刘江书》,对我们五个同学有明确的耳提面命:“必先立志”“要立大志”。四十年来,奉此教诲,全力实践之而不有稍稍松懈。

颂读宋贤张载之万古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想,人生如果有机缘,我应该努力对应的目标大约是第二句和第三句吧?站在“为生民立命”的立场上,必须在高校研究院门槛之外,同时关心在城市社区和乡镇向最广泛社会民众间传播推广的书法“美育”方式。而“为往圣继绝学”则是关注书法之美之学之艺的发扬光大。在这样高的门槛上,即使付出一生的全部精力,不知是否能跨得进这道宏大无比深不可测的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