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月

陈振濂先生做客启功书院元白讲坛

作者:教学部 发布日期:2018-01-07 阅读:921 次

2018年1月6日下午,著名书法家、理论家、教育家、中国文联副主席陈振濂做客启功书院元白讲坛,在京师学堂第三会议室作了题为“书法‘新时代’正解”的学术讲座。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书法工作者、高校书法专业学生、书法爱好者一百余人聆听了讲座。

近三个小时的讲座中,陈振濂以回顾过去、认识当下、展望未来为主旨,通过对近40年来书法创作、理论、教育史溯,揭示了书法从“书斋时代”到“展厅时代”再到“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新时代”、从“学习时代”到“学术时代”再到“学科时代”、从“写好字”的“文化技能教育时代”到“学好书法”的“审美人文教育时代”的三方面转型,以及当下高等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书法进入“新时代”的概念。作为这40年的亲历者和见证者,陈振濂号召大家要用新的书法学习和创作观来体现“文化自信”,展现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丰富魅力和宏伟目标。

在讲到40年书法创作史溯时,陈振濂认为,从宋、元、明、清一直到民国,乃至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期,书法的生存环境都在书斋,可以称作“书斋时代”。那时的文化人把书法看作一种“文化技能”,读书、科举、相互间的交流都离不开书法,书法的技能不需要专门学习,书法创作也都在书斋里完成,然后与三五同好私下切磋、赏玩,没有公开的竞争关系,气氛和谐而融洽。

改革开放以来,书法热兴起,书法创作进入到了第二个时代——“展厅时代”。作者完成书法作品以后,不单是好友私下交流,而是要放到展厅里供大家欣赏、点评,后来还产生了评奖机制,要评出优劣等级,这势必激发作者的争胜心理,作者之间就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展厅时代”的到来给书法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其中“竞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

艺术跟时代休憩与共、呼吸相通。在肯定书法进入“展厅时代”成绩斐然时,陈振濂发现当下书法作品中汉字语义表达部分严重缺失,很多书法作品仅仅是古诗文的抄录,因此他强烈呼吁,书法创作应该也势必进入一个“新时代”,即“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新时代”。“与时代同频共振”可以是形式的、技法的,可以是文字内容的,可以是表达题材和主题的,用时代的语言、以书法的形式将当下我们身边的事情记录下来,是书法“新时代”所要求的。

在讲到40年书法理论史溯时,陈振濂认为,早期的中国书法理论经历了从“古代汉语时代”转向“现代论文时代”的阶段。中国历代的所谓“书论”,都是以古代汉语的形式存在的,不同于今天真正意义上的“论文”。20世纪60年代以后,书法开始复苏,出现了有形的书法理论,但是相对比较初级,几乎都是一些涉及基础技法的文章。书法理论百废待兴,进入“学习时代”。

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书法理论慢慢进入专题研究、学术研究的时代——“学术时代”。这一时期,书法理论的作者构成发生明显变化,开始出现专业的理论家。真正好的理论一定出自专业的理论家,而非出自实践家。实践家大多都是谈自己的创作、学习经验,比较感性。理论家则布好逻辑点,循环生发,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纯粹的理论家大部分是接受过高等教育、受过严格学术训练的专家,他们的主要精力是放在理论而不是创作上,这是“学术时代”理论家的特征。

陈振濂认为,书法理论在“学术时代”遇到一个瓶颈,书法与其他艺术门类去对照,理论上无法沟通,学术水平也不相称。今天的“学术时代”已经有了向今后发展的良好基础,但我们不能满足在这个基础上停步不前,因此书法理论要走向第三个时代——“学科时代”。“学科”就像一座高楼,有东南西北,有门、窗、台阶,有一层层从低到高的架构,这个架构是向内的,书法“学科”也必须是向着书法本身的。研究者必须要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研究的领域有明确的定位,懂得自己将要探索的方向和方法。“学科”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研究书法史、书法学,而是书法艺术之所以能够成立所必需的明确依据和可靠基础,必须把理论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漏洞都堵上,最后得出一个无懈可击的结论,这就是书法“学科时代”的要求。

在讲到40年书法教育史溯时,陈振濂认为,到目前为止高校书法专业教育的成果,主要是学生自身努力获得的成功,教育的贡献还远远不够。陈振濂认为,学生在本科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听老师讲,掌握基础知识;而硕士、博士阶段,则要学会独立思考、提出问题,这时老师的身份要从直接的指导者变成提供有效资讯者,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往前走。硕士、博士阶段的主人是研究生,而不是导师,因此,硕士、博士教育不应是本科教育的简单延续。

对于初、中级书法教育,陈振濂认为在教育模式和理念上应该从现在的“写好字”(文化技能教育)时代向“学好书法”(审美人文教育)时代转变。初、中级书法教育不应当把书法当做“文化技能”来教育,而应该“审美居先”。传统的书法课程是文化技能教育,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务必写准确,容易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受挫,进而仇恨“学书法”。当下,初、中级书法教育应改变传统“教写字”的方式,要用“教审美”的方式,让学生看到古代书法经典里浩瀚博大的各种美,让学生作为主人自己去挑选、去尝试,刚开始写得不准也没关系,但不能在还没写准时就先把兴趣打消掉。因此,初、中级教育面对的“新时代”目标是,要把写字当作行为基础,通过写字完成对书法的审美感受。因此,在“审美人文教育时代”,以技能为目的培养少数书法家不是终极目标,而培养熟知书法经典和书法发展脉络、懂得书法审美的大多数人,才是“新时代”更需要的。

陈振濂指出,从过去到当下,再展望未来:“展厅时代”是书法创作的当下,未来要进入“和时代同频共振的新时代”;“学术时代”是书法理论研究的当下,未来要进入“学科时代”;“文化技能时代”是书法教育的当下,未来要进入“审美人文教育时代”。

陈振濂强调,体现“文化自信”,书法有足够的资本来完成,因为书法的背后是悠久的汉字文化,而汉字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载体,因此书法应该是最能体现我们“文化自信”的一门艺术。用书法体现“文化自信”,我们要在创作、理论、教育三大领域上,对从过去走到现在的历史有清晰的认识。我们都会处在某一阶段,但要对下一个阶段有所前瞻,要给自己的现状做一个定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已经很清楚,而体现出“丰富魅力”则需要全体书法工作者来共同努力。

现场听众提问

讲座中,陈振濂结合自己亲身经历的大量事例,生动有趣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现场听众始终保持着全神贯注的精力和热情。原本能容纳七八十人坐下的会议室来了一百余位听众,很多人站在后面,门口也被围得水泄不通。讲座后的提问环节,大家意犹未尽,积极踊跃地就讲座中的相关内容提出各自关心的问题,陈振濂对提问一一作了详细解答。启功书院艺委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教授倪文东主持讲座,朱培尔、洪厚甜、解小青、崔勇波、赵际芳等书法界同人现场聆听讲座。

图:汪珂 文:汪珂、高运刚